第12章 第12章
A+ A-

  “回禀府君。”公孙珣张口即来,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。

  “这种事情还是要两位府君自行商讨的,在下区区一个佐吏,实在是不敢多言……

  不过,敌酋柯最阙的首级无论如何都是我们辽西郡中单独所获,这是大功一件。

  郡中只要拿捏住了,那依在下看来,下面的普通首级,多一点少一点也无妨,就当是和王太守做个人情了。”

  侯太守闻言连连点头,难得面露喜色……

  话说,大汉朝还是很注重军功的,对于两千石大员来说,这首级运作好了,说不定也是能换个爵位的。

  如果不要脸一点,给洛阳的几位大宦官那边送点钱,封侯都是可能的。

  所以,就像对方说的那样,两个郡分功劳这种大事情,自然是要两位两千石大员亲自下场撕逼的!

  哪里会让他一个两百石小吏来分配功劳呢?

  找他过来问话,关键其实还是在于那个柯最阙的首级!

  而公孙珣这话呢,分明是问都不问,就直接把这个要紧的功劳交给自己来自由分配,这也就由不得侯太守喜上眉梢了。

  “这话是老成谋国之言。”面上的喜色一闪而过后,侯太守很有风度的点了点头。

  当然了,既然如此,又是财帛又是功劳的,投桃报李,侯太守自问也必然不会让这个小子吃亏的。

  “去告诉令堂,管子城那里就多劳安利号费心了。

  一来,隆冬难熬,还要请安利号帮忙收拢一下迄今都还只能靠郡中接济的管子城难民。

  二来,管子城位于乌桓众部和鲜卑众部的汇集点,朝廷决不会弃之不顾,等明年支援的钱粮到了,估计是要重修的,到时候不如就交给安利号来负责了。”侯太守笑呵呵的道。

  还有这操作?又送人口又送生意的,还说的那么贴心?

  再说了,按照自己老娘的手段,这管子城一番折腾下来岂不是一小半就成自家的了?

  公孙珣深深一个长揖,代自家安利号笑纳了。

  “贤侄这一次终究是临阵接敌,亲自上阵搏杀的,想来应该是对那晚的战事知之甚详,那你知不知道此战中,咱们辽西郡发面都有谁立下殊勋,值得特别嘉奖呢?”侯太守继续道。

  公孙珣最后等的就是这句话,只见他再度俯身拱手道:“回禀明府,这一战,我辽西郡中有两人表现着实可圈可点。”

  “一个是在下族弟公孙越,他虽然没有临阵杀敌,却在后方协助在下族叔右北平公孙长史指挥若定,把握战机……发骑卒前后夹击,发步兵第次接应,都是他的首倡……”

  “好!”侯太守左手捻着自己的长须,右手一抚几案,直接打断了公孙珣的话。

  “我就知道,你们公孙氏不愧是我辽西第一名族,世代忠诚于王事不避生死不说,俊杰也是层出不穷……你这族弟今年多大了?”

  “只比末吏小一岁,如果这小子能够受府君青眼,听说……听说我令支县户曹吏上个月正好缺员?”

  户曹,顾名思义,就是县里管理户籍、徭役、农桑、道路的超级实权部门。

  再加上东汉年间,地方上的豪强最大的财富其实就是隐匿的户口,所以这个户曹吏的重要性不问自知。

  更别说,这可是公孙氏自家所在的令支本县户曹吏,公孙本族也好,安利号本部也好,都要受这个位置直接影响的。

  总之,这个户曹吏的级别不过是百石吏,但和公孙珣的主计职务一样,权力极大。

  甚至,如果不是之前侯太守的态度如此之好,公孙珣未必敢如此露骨的所求这个位置。

  “哎!立下如此功劳,怎么能屈居一个区区户曹吏呢?传出去,岂不是让人笑话我苛待名族子弟?”侯太守思索片刻,旋即摇头。

  公孙珣眼皮一跳,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。

  “这样好了,你说你那族弟比你小一岁?”

  “是。”

  “尚未通经传吧?”

  “是。”公孙珣心里陡然一喜。

  “那卢公也是海内名儒。”侯太守继续说道。

  “这样好了,今日晚间我和王府君说一声,请他以右北平郡的名义写一封荐书,让你这族弟一起去求学……三兄弟共侍一师,传出去也是一番嘉话啊!”

  “多谢太守成全,珣感激不尽!”

  公孙珣面露喜色,直接俯身拜谢。

  话说,公孙珣是真的为公孙越这个浓眉大眼的族弟高兴。

  不说别的,那天夜袭之前对方要替自己出战这件事情,可是让他很感慨的。

  这么一个跟自己关系亲密的族弟能打开真正的上升通道,怎么可能会不让自己惊喜呢?

  “很好!”侯太守也抚掌而笑。“你刚才说两人,还有一人是谁啊?”

  “回禀府君,正是首倡夜袭,当先接战,并临阵迫走柯最阙的韩当韩义公。此人膂力过人,临阵斩首无数,此番能够大胜,他居功至伟。”

  公孙珣此时心情已经格外轻松了,公孙越求户曹吏这位府君都觉的太低、不值得,那韩当求一个屯长又算什么?

  “韩当……”侯太守捻着胡子面露疑惑。“这是我辽西郡人吗?”

  “是。”

  “可我在辽西履职已经有快一年了。”侯太守蹙眉道。

  “郡中五座大城,户口一万五千多,丁口近十万,不说了然于胸,也都是有些印象的,没听说过什么姓韩的大姓啊?”

  公孙珣心里咯噔一声,也只能硬着头皮解释了一下:“不敢欺瞒府君,此人乃是寒家子,不过确实勇冠三军!”

  “一个寒家子,再有勇力,也不过是一勇之夫……你且说,他在这卢龙塞里现任何职,又想求个什么职位?”侯太守当即摇头。

  公孙珣这心里被对方搞得七上八下的:“此人现在是一名骑卒什长,不知道能不能补上一个骑卒屯长?”

  “什长、屯长?”侯太守稍一思索,然后再度摇头。

  “既然是贤侄你来说项,屯长不是不行,只是哪里有空位呢?这次大胜,我方伤亡不过几十,各级军官更没有什么缺员……

  这样好了,既然你如此看重,你们令支县还缺一个塞障尉,也算的便宜他了。”

  公孙珣心里登时就哇凉哇凉的。

  塞障尉也算两百石级别的,理论上比屯长还高半级,跟自己现在的主计室副史是同级。

  但是,这个同为两百石级别的塞障尉到底是干什么的呢?

  答案很简单,这种边塞防御体系整个不是绵延几百里,所以附近的县都有义务进行维修和补给,于是每个边塞后面的县都会设立一个塞障尉,负责领着民夫干这些事情。

  你让韩当一个勇冠三军的弓马勇士,去当民夫头子……

  这就好像后世,人家特种兵班长立下大功求一个野战兵连长。

  结果上头大手一挥,这个连长没空缺,你去县里当个人武部副主任养老吧!

  这工资还高半级呢!

  这是怎么一种逻辑?!

  1. 上一章
  2. 章节目录
  3. 下一章

章节 X